top of page

自傳 01-1|回到自己身上

  • 作家相片: Hsin-Yu Lin
    Hsin-Yu Lin
  • 5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考諮商所是蠻考驗初心的事情,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

準備推甄的過程裡,我常常懷疑自己,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、不夠優秀

也想起前一年陪學長姊準備推甄時,督導說過的一句話

「如果向外看容易焦慮的話,記得向內看」

並不只是因為諮商是與人的內在工作

更是我們容易看見他人的光鮮亮麗,而忘記自己也是美好的存在

所以這邊想與你們分享一些我覺得對寫自傳也有幫助的,回到自己身上的提問



一、你為什麼想考諮商所呢?


考諮商所其實沒有想像中輕鬆

面對低到令人懷疑的錄取率、擔心自己不是這塊料......

還有好多好多在推甄要求之前的關卡存在


我相信每個踏進這個領域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

可能是過去作為個案時有正向的經驗,因此期待在自己安定之後成為「負傷療癒者」

也可能是對人充滿好奇,行為模式、主觀詮釋的多元性令人著迷

不論如何,一定有支持著我們走下去的原因


以我自己來說,我除了思考為什麼想考諮商所外

還思考為什麼不是臨床所或是教育

(因為我自己本身系上的碩士班是臨床組,然後我也有申請教育輔系和師資培育)


同樣的,對大家來說可能也會需要思考

助人工作很多元,諮商專業有什麼樣的獨特性或是為什麼吸引你

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,你的初心只有自己知道!

下面的分類只是我自己的分法,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歷程調整



與諮商/心理專業的初識

這裡也可能是最早接觸到助人專業的時間

我自己其實三歲就想當醫師,但我考量當初想當醫師的動機

覺得自己真正對心理專業有興趣,且轉變成認同定向型是在高中階段

所以在自傳書寫上,我也從高中的經驗開始寫


為什麼是諮商不是其他專業

特別如果你是其他相關領域的同學可以好好思考這點

以我自己來說,選擇諮商而非臨床

原因包含我有興趣的議題是創傷

但目前臨床界對創傷工作多聚焦於PTSD,並且視角多是病理觀點

但我更嚮往用整個人、立體而多元的觀點看待

甚至是像內在家庭系統理論,將其視為個案部分(Parts)承擔的重擔

原因是為了保護個案、避免他感受痛苦,看見個案優勢與不同部分的正向動機

有些前輩也會建議根據未來職涯發展思考,這也是可以考慮的面向!


你眼中的諮商是什麼?

你覺得諮商是什麼樣的一個專業呢?

我在準備推甄期間被前輩問過這個問題

而我自己在研習中,也被留佩萱老師問

「療癒是什麼?而作為助人專業工作者,我們在個案的療癒裡做什麼?」

這會回到我們認為人為何受苦、諮商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

這個問題可能不是一個寫自傳的必答題

但我相信是這條路上會需要不斷尋覓答案的問題



給自己一點時間想一想這些問題吧!

也可以把你想到的記錄下來,也許未來回頭看也會有些變化

也或許沒有改變,但不論如何都是重要的起點!

留言


image.png

​@2025 林昕妤

bottom of page